当前位置:
如何扩展视野,放飞心灵?
扩展视野,放飞心灵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我着眼于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尝试了如下举措。
一、阅读——扩展视野
低年级的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想要扩大孩子的视野,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年级的孩子就从格林童话入手吧!童话富有趣味,语言生动,而且孩子能从童话中感悟真善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空洞的说教毫无效果,通过一个个童话播下善与爱的种子,教会学生爱心、诚实、勇敢、善良、正直等等优秀品质,是为他的奠定“做人的根本”。
说做就做,我立即行动,每天抽时间给孩子们读童话,与此同时,让他们边听边记录自己的感受,回家复述这个故事给爸爸妈妈听。现在,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如果一天缺了故事,就像是色彩缤纷的彩虹缺失了一种颜色,不再完整一般。孩子们忍不住主动提醒我。当有空余时间,他们就会说:“老师,讲《格林童话》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听故事时认真,回去还乐意自己翻阅书本,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无形中,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锻炼了记忆力与倾听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除了每天的必修课——童话之外,我校一年级还新开设了一门自主课,用于吟诵古诗、师生共读绘本故事。大家群策群力,找来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别看故事很简短,图多字少,但是短小的故事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譬如:《石头汤》让大家学会爱与分享;《爱心树》让大家感受到爱的无私;《蚯蚓日记》刷新了孩子们对蚯蚓的印象,并主动向小蚯蚓学习,写起日记来……
发现班级里大批的孩子到了换牙的时候,我找来了绘本《牙齿的故事》,和大家一起阅读。本以为孩子们会对科学类绘本不感兴趣,哪知他们读得异常高兴,既了解了牙齿,又认识到吃糖对牙齿的伤害,决心少吃一些甜食。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灌输、说教,孩子们却主动做出了决定。
低年级,有许多孩子喜欢挖鼻孔,不仅不卫生而且容易引起流鼻血。起初,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告诉孩子们这既不文明、有损形象,而且容易导致流鼻血。谈话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灵机一动,找来了《鼻孔的故事》和他们分享。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对人体有了更科学的了解,并乐于去探索人体的奥秘。我惊喜的发现,在此后,孩子们有意无意挖鼻孔的行为少多了,这就是阅读的神奇吧!
二、音乐——放飞心灵
音乐能够舒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静气。吃饭时、写字时就是孩子们享受音乐的时候,有次放班得瑞的《春野》,有个孩子竟然边写字,边哼起来。孩子们起初写汉字,静不下心也是写不好的原因,听着音乐再写写,静下了心,字也写得好看多了。
学校要求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我会提前找找合适的古诗新唱。前几天,先让孩子们自己读读背背,听听古诗新唱,学着哼一哼。后几天孩子们已经能自己跟着旋律唱一唱,他们唱得摇头晃脑,乐在其中。伴随着反复的唱读,孩子兴趣盎然,不仅能够不断加深记忆,甚至能对故事的情感基调有些许领悟。
三、实践活动
低年级的孩子对外界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于他们而言最好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枯坐在课堂,被迫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知识,而是走出校园,亲身实践。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也就是说:生活中处处有教育,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让学生走进广阔的天地中去。因而学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个绝佳的机会。如何抓住机会让实践活动真正收获实效?我做了一番尝试,就以第一次实践活动秋游为例。
得知要去秋游,学生们一个个都兴奋不已,这是进入小学后和小伙伴的第一次集体出游。秋游主要的目的是赏菊,恰好一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名为《看菊花》,这次便是接触菊花最好的机会。我带领孩子们排着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菊花,并且相机让他们说说菊花像什么?你最喜欢哪一朵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些还真说得头头是道,不知不觉,就上了一堂赏菊“语文课”。
在锡惠公园步行了近一个小时,小小的孩子们又累又饿,想要歇歇脚大快朵颐一番,却发现每处草坪上都挤满了人。怎么办呢?孩子们大多走不动了。这时候,正是让他们学会坚持的最佳时机啊!于是我给他们鼓鼓气,边讲故事边走,不知不觉就到了寄畅园。看到这么美丽的园林,孩子们欢呼起来,“终于到了!”“是呀,你们真棒,坚持到底所以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呀!”此刻,小小的人儿们心里全是成功的喜悦。第一次,尝到了坚持的甜蜜。
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着知识和本领,也收获了喜悦和感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铺展开了五彩缤纷的童年。
尽管初次接触低年级,但是边研究,边工作,伴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我进行了多次的尝试、研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今后,我将坚持与学生一起“共生活、共甘苦”,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者:周冰
单位:无锡市东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