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我们学会欣赏孩子
让我们学会欣赏孩子
无锡市东林小学 戴一雯
【文章摘要】 渴望孩子成才是天下所有家长和老师的心愿,为了促使孩子进步,我们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责骂孩子,想让孩子认识错误、更加发奋,但是,一味的责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现代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赏识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学会欣赏孩子,学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能体验成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 欣赏 夸奖 尊重 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一幕幕情景: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就是教不会啊”……此时,大家是否会想到孩子在一遍又一遍的责备声中,已经慢慢地给自己贴上了一张又一张的“标签”——“我是不行的,我就是个笨小孩了。”久而久之,孩子因为这些责备,失去信心,失去自尊,失去自我价值感。也许,老师和家长会说这种善意的批评也是为了激励孩子,使他们能奋发向上。但是这种以牺牲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教育方法,并不能总是如我们所愿的那样取得预期的效果。作为老师,我们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更应该把握教育的秘诀,让孩子们不断的体验到成功。那么,怎么样的教育是孩子乐意接受的,并能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呢?那就是——学会欣赏孩子。
所谓欣赏,就是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渴望能被人欣赏、被人肯定是一个社会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之一。成年人需要被人欣赏,其实,年幼的孩子他们更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需要。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强,但是由于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不足,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有时不能正确地分辨是非对错。欣赏孩子,实质上就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这份自尊与自信能化成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须的养料。孩子获得了成功感,便会更加努力进取,化短处为长处,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势头。时代在进步,当今的孩子们对精神和心理的需求更甚从前。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特别是老师的关注和欣赏。研究证明,经常得到老师肯定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朋友。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能以较高的兴趣去接受新鲜的事物。由此可见,欣赏对于孩子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欣赏孩子,我们就必须要换个角度来看孩子。
首先,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不断的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样便于我们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以展示他们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调皮好动,有的孩子脾气倔强,有的孩子胆小内向,有的孩子动作较慢……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可以不要总带着“有色眼镜”来盯着孩子这些所谓的“缺点”呢?也许,换个角度来看孩子,他们身上这些令人头疼的“缺点”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意外的惊喜:调皮好动的孩子,也许他爱动脑筋,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脾气倔强的孩子,也许他做事有毅力,不轻易退出;胆小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表现自己,可他办事责任心强,为人踏实;动作缓慢的孩子,也许他有着一般孩子没有的细心周到之处……其实,我们不需要总试图去改变孩子来应承我们的要求,真正要改变的应该是我们,是我们看待孩子的方式,是我们一贯以来将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做比较的心态与言行。如果我们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能使自己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孩子,并与之相互鼓励、积极的互动。
欣赏孩子,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尊重孩子。
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有自尊心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要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简单粗暴,随便扣“帽子”。我们应主动关心他们,施以爱心和耐心,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去化解那颗冰冷的心,当他们有了进步,即便是很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通过这些逐渐使学生的自尊情感得到满足。教师理解、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老师,这样还便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尊重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唤起学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愿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我们用等重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用心灵去赢得心灵。
欣赏孩子,我们就必须不吝啬我们的赞美夸奖之词。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不舍得赞美孩子的家长,往往会使孩子变的令他们无法赞美。”
处在成长中的孩子往往跃跃欲试,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时不时会想要做出超过自己实际能力范围或者从未做过的事情,但因为年龄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出现失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孩子遇到失败时,当孩子不甘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孩子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作好的事时,我们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要能及时察觉,并予以鼓励、表扬或是恰如其分的指导,不要以自己的经验、能力和感觉去要求、命令或限制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上进心和自尊心。这时,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轻轻地告诉他:“你能行,我相信你!”孩子会感受到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在支持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遇事想自己动手去尝试一下的时候,当孩子学会自己穿第一件衣服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想帮你扫地、擦玻璃时,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功,哪怕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都被放大成一个了不起的成功。这时,我们应该不吝啬表扬,应该由衷的肯定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孩子:“你做的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孩子会因为你的赞美而认清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那么这些优点和良好的行为就会得到被强化,反过来促进孩子继续发奋努力,获得新的成功。
不过要切记,对孩子,我们不能搞“假表扬”,也不能将表扬作为口头禅,不根据实际情况随便使用。表扬应该是针对孩子表现的某一行为,表扬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努力的过程中,放在经过努力所产生的好的效果上,我们的表扬帮助他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它不在乎表扬的行为是否是“最好”的,只要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就可以给与表扬。否则的话,容易造成孩子不能可感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把握。
欣赏孩子,我们必须要学会等一等孩子。
现在的学生个性多了,共性少了,班级里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犯校纪校规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样来对待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呢?这特别需要教师的耐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严重时,甚至会破坏师生关系。或许他是一个脾气大、不服管、学习又不算好的学生,那么,在对待这样的学生时,老师需要根据他的特点,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我们可以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先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把谈话的语调变得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使他那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使他那厌学的情绪得到控制。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帮助和教育下,他会和班主任成为知心朋友,而且时常的关心和指导也会使他学习成绩有所进步。试想,如果不采取持久战耐心的教育,而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那么结果可能会使那个学生变本加厉,适得其反。
又或许他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好孩子。课堂上我们期待着他能大胆地对大家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他就是红着脸,把声音都含在自己的嘴里,或许他还会因为害怕而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得差不多了,这时,我们能为了节省时间而轻描淡写的说上一句“请坐”吗?不妨,我们尝试一下,微笑着走到孩子的身边,拉起孩子的小手,告诉孩子“别着急,再想一想呢……”
给孩子一点时间就等于给孩子一个机会,调皮的孩子会因此而静下浮躁的心去正视自己的错误,害羞的孩子会因此而鼓起勇气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欣赏孩子的同时,也应有一定的挫折教育。
我们知道,欣赏教育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它更不是万能的。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多加以鼓励和表扬,但这不表示现代教育就要排斥批评。恰如其分的批评可以使孩子明辨是非,该批评时就得批评。只是,我们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常以教师为主体,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很少听取孩子的辩解。其实,在批评孩子时,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解释,即使是错了,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允许错误的产生,但老师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找到正确的方法。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太过顺利的生活环境未必是最适合孩子的。在错误面前,孩子获得不仅是改正错误的方法,还有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以及改正错误的决心。新时代需要的不是经不起风雨的温室的花朵,而是能经历风雨的人才。
孩子都需要欣赏,在他们中,有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相貌平平的、能力一般、沉默寡言的、不喜欢表现的孩子,他们尤其渴望被大家关注和欣赏。所以,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欣赏他们的努力与进步,让他们在充满自信的学习,在不断体验成功的经历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