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小学生考试焦虑
浅谈小学生考试焦虑
周意
摘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常常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我们并不希望一切以成绩论英雄,但是忙碌的父母们常常只有在孩子的成绩表现不佳时才会注意孩子的举动,关注使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关键词: 考试焦虑 小学生 身心健康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常常影响孩子的自尊水平。我们并不希望一切以成绩论英雄,但是忙碌的父母们常常只有在孩子的成绩表现不佳时才会注意孩子的举动,关注使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在临床工作中,焦虑常常是家长注意到的影响儿童学习或者考试发挥的因素,因此对这方面的担心也比较多。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项水平的评估远没有达到有临床诊断意义那么严重。对于家长的建议是,既要重视,又不要太紧张,甚至随便给孩子扣上焦虑症的帽子。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焦虑的人常常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表现出紧张情绪,担忧,有不安全感。考试是教学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每个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考试作为一种竞争同时,为大多数学生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产生心理紧张和焦虑。对学生而言,考试无疑是引起焦虑的重要情境。在我国,有相当多的学生考试焦虑超过了适宜水平,过度的考试焦虑对中小学生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我就与小学生考试焦虑有关的因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与考试焦虑相关的因素
(1)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外向不稳定型及内向不稳定型的学生倾向于在考试焦虑测验中得高分。内向不稳定的学生过分关注自己,若应付不当,易出现消极情绪而使其应对策略越来越无效。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大部分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自己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舒缓。
(2) 考试焦虑与自尊水平
自尊高的学生对自己满意程度高,一般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考试有合理的期望。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体验到过度的焦虑。相反,自尊低的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低,往往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对考试抱有过高的期望,这样就会导致过分的担忧和焦虑。
(3) 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
家长片面地追求学业成绩,当子女感到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焦虑。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而引发考试焦虑。有不少父母只是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向亲友炫耀的资本,很少过问孩子心里的想法,只是定期查问孩子的成绩。只要孩子考了好成绩就会在物质上对他百依百顺,发挥不正常就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责备孩子。他们在思想上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使得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了压力,以至于每逢考试就会焦虑。
(4) 考试焦虑与学校环境因素
教师对成绩的过分关注使学生也过分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担心考试失误,因而易于产生考试焦虑。同时,教师平时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严厉批评或状告父母,更会加重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教师也往往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学生也十分看重教师的这种“关爱”,总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得到教师的赞赏,既为自己也为老师脸上添光。这种期待心态,无疑会给学生增添几分压力。
二、考试焦虑的对策
(1)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长善于给予关怀和理解,经常赞扬子女,能够谅解子女的失误,尊重子女的意见并参与子女的活动等这些亲子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够避免或降低考试焦虑。作为父母,不能一厢情愿地考虑目标实现的效价,而是要从孩子的自身情况、学校教育情况等实际出发,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达到何种程度,据此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倘若不顾实际,一味与亲友邻居盲目攀比,提出过高的期望值,其结果,除了无穷无尽地埋怨、责怪孩子,造成家庭不必要的矛盾,带来失望的痛苦外,将会一无所获。
(2) 增加学习技能和应试策略
高考试焦虑的学生用延长学习时间来补偿学习技能的缺乏,但是并不是很有效。学习技能的训练则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较少的认知资源来处理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首先必须重视应试策略的培养。科学的考试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学生应试技巧的影响。应试技巧贯穿于整个考试过程,包括考前复习技巧、临场发挥技巧和考后调整技巧。掌握这些技巧是学生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
(3) 改善情绪,降低焦虑
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是常用而有效的降低焦虑的方法。放松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考试焦虑者在考试期间的情绪反应。系统脱敏最初被用于控制身体过度反应和面对厌恶性刺激时所诱发的焦虑。
[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
[2] 雷小波,涂光辉.班主任工作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