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的交流 情的相融
爱的交流 情的相融
-----------浅谈教育中的批评艺术
无锡市东林小学 石敏
日子如水般静静地流逝着,在不经意中班级里那群天真可爱的小家伙们偷偷地长大了。瞧,个儿高了,思维更活跃了,说话更有“深度”了,当然有些个免不了脾气也大了,特别是几个“小刺头”,整天倔头倔脑,一副“叛逆”相。
我知道,孩子长大了,正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这时的孩子身心迅速发展,既逐渐走向成熟又带有幼稚,既走向独立又具有依赖性,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提高,自我意识在增强。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缺点、错误该如何指出并纠正呢?如果老师不讲究方法,一味采用简单直接地批评教育,甚至采取粗暴的训斥,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并使他们由此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学生的叛逆心理一旦产生,往往会对老师戴上“有色”眼镜,不但当时不会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且日后也会耿耿于怀,长期与教师处于对立状态。而学生不能“亲其师”,又怎能“信其道”呢?
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让批评充满尊重,渗透真爱,渗入孩子的灵魂深处。
一、春风化雨,让真挚的爱感化学生。
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通常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这时老师怒气冲冲,学生诚惶诚恐或破罐子破摔,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这时的老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好与学生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班有个调皮的男孩小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把原用来义卖图书的钱悄悄留了下来,在外面小摊上买了几次香肠煎饼,剩余的钱全自己买赛车、零食花光了。在询问过程中他百般抵赖,最后找到摊主才低头不语。面对他的不诚实,我很生气,但我抑制住怒火,真诚地看着他,惋惜地说:“老师真担心你的身体,一块煎饼怎么能帮助你上完一天六节课,完成那么多脑力劳动和武术训练,你正在长身体,最需要营养,我们学校的饭菜虽没有香肠煎饼那么鲜美,但它实实在在,米饭、蔬菜、肉,有营养,能填饱肚子啊!……”半晌,他不言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接着我从抽屉里拿出一包饼干,塞到他手里:“赶快吃吧!”他接过饼干不语。不久后的圣诞节,我收到他亲手做的一张贺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是您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有多愚蠢!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会改正的!”是的,从那次跟孩子之间进行简短的谈话后,我还与他父母及时取得了联系,父母和老师共同配合,双管齐下,摆事实、讲道理,从此他再没犯过同样的错误,跟老师也更亲近了。
教育是教人化人,教育总是相互感化。用什么来感化学生?我想只有爱。在上述谈话中,老师的切入点不是指责他的不诚实、贪吃、贪玩,而是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一系列不良行动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考虑他的身体,关心、爱护他的角度批评他,话语不多,分量不重,效果却很明显。
二、如沐春风,让机智幽默成为教育的法宝。
行知先生曾生动地用养松树和牡丹花来喻对学生的教育,他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培养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错误,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可以是委婉含蓄,有时可以是一针见血,而如果在批评中加入幽默的成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而不俗气的批评往往会比直言快语的数落、斥责、说教、埋怨更容易维护学生的尊严,更有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班级中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刺头”——小翁,平时上课不听,特爱捣蛋,下课欺负同学,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更是“横眉冷对”,一副不服气样。这不,上课了,他竟把头深深地埋在课桌底下,而屁股坐在凳上高高翘起不肯听课。看到这副模样,我明白,如果简单地命令他把头从课桌底下钻出来,按照他的脾气是不仅行不通,反而会使他变本加厉地捣乱。于是,我灵机一动,故意面对全班同学讲起了故事:“你们知道吗,在沙漠里有种鸟叫鸵鸟,他自以为很聪明,每当遇到危险便把头埋在沙子里,把尾巴露在外面,以为这样敌人就发现不了它。”在同学们心领神会的微笑中,这只“鸵鸟”边捂着嘴偷着乐,边探出了脑袋继续听课。
又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准备上课时,我发现下课玩得满头大汗的小翁正意犹未尽地欣赏着他那辆四驱车,我走到他面前,故意大惊小怪地夸起来:“哟,好漂亮的四驱车,跑起来一定很快吧!快给我看看!”听了我的赞美,小翁十分得意,毫不戒备把车给了我。我接过车又继续说:“你看你,多不爱惜呀,下课玩了那么久,车也该休息一下。瞧,我那片停车场多大。”我指了指讲台,“就让它上我那中场休息,下课继续比赛,行吗?”这时小翁明白过来了,但老师的“盛情”难却,于是车休息,他听课,其他同学对老师的处理满怀钦佩之意,一节课相安无事,效果不错。
总结以上两件小事,老师的批评不显山,不露水,师生之间一开始的矛盾虽然尖锐,但解决时没有抵触,没有反抗,整个教育环节十分自然,老师在同学中的威信,亲和力、凝聚力在几句话中逐渐形成,这不能不归功于幽默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充满智慧的幽默,不是粗俗的讽刺挖苦,让幽默也充满浓浓的爱意。
三、细雨无声,让生活故事滋养学生的情操。
经过了小学三年在校的系统学习,孩子们已经开始懂得自尊与自立,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许多事物还似懂非懂,同时,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又十分敏感、脆弱。对于这一时期孩子们思想中出现的不成熟,不正确一面,应该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如春雨润物般不露痕迹地进行引导、帮助。
行知先生说:“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一天进步似一天。”我们要让活的生活教育孩子,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你的故事、我的故事、他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去感受、自省,让生活去启迪理智,震撼情感。
班级中有一女生成绩优良,但在她与同学的交流中时常流露出对她父母的不满:不给她买喜欢的名牌衣服,不带她吃西餐,不为她购买可爱的芭比娃娃……甚至认为她父母偏心弟弟,不爱她了。对此问题,我也与她深谈过,但收效甚微。于是,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我在晨会课后与孩子们聊起了天:“知道吗,昨天晚上,老师特别幸福。”学生们好奇地等待着我的幸福。“因为我昨天七点中就躲在被窝里看电视,还定定心心地吃了一包瓜子,一包薯条。”这是什么幸福呀?学生都笑了,看得出,他们在笑我的幸福是那么“低级”。我又重重地感慨:“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女儿上高中住校了,所以我不必着急着帮她洗衣服,帮她准备水果,为她检查作业,督促看书。所以,我终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吃一点零食,真是太幸福了。”学生挺同情地看着辛苦的我。我也看着他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关注着你的成长,你们成长路上他们每天忙碌着,一路伴你走来,他们一定明白我昨天的幸福是那么的来之不易。”笑容渐渐地在孩子们脸上凝固了。接着,我又为他们讲述十月怀胎之苦,讲述自己在手术台上生产时的紧张,讲《读者》上的《一碗馄饨》的故事,当讲到老婆婆告诉那个与妈妈怄气离家出走的小姑娘:“我给你做了一碗馄饨,你如此感激我,而你的妈妈却为你做过无数顿饭……”时,班级中许多女孩子默默地流泪了。最后,我轻轻地告诉孩子们:“老师是当上妈妈之后明白自己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更懂得了当初自己的妈妈也是这么爱着自己。他们的爱不在于一顿豪华大餐,一件名牌衣服,一部高档手机,而是在于生活中点点点滴滴的关怀与照顾,难道你们也要等到那一天才会明白这种爱吗?”这时,那名任性的小姑娘再也控制不住了,趴在桌上失声痛哭起来……
生活的震撼力是谁也比拟不了的,所以,像煲一道汤,孩子思想上的错误你得用耐心,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慢慢地感动他们,融化他们……当心灵被生活中看似平淡却珍贵无比的真情所打动时,教育的力量将是无形而强大的。
后记:一个幸福的老师是智慧宽容的老师,是一个懂得爱、会巧妙运用爱,传达爱的老师。运用巧妙的艺术化的批评语言,使老师自身的内在修养得以加强,同时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益,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自己的威望也在无形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