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点亮后进生心灵的火花
点燃“后进生”心灵的火花
无锡市东林小学 吕晓玲
案例描述:
我班有位调皮的男孩,虎头虎脑,智商不高,需要很认真才能掌握课本知识。他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经常拖拉作业,家庭作业不完成,问问他作业本呢?就说忘在家里或者索性不带来。上课常走神,背书背不出。有时家庭作业没做好,家庭语文默写高兴就默不高兴就不默,导致课堂上默得一塌糊涂,这是常有的事。我看着他打扫除时那积极认真的样,是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啊,我决心一步一步来帮他改。
首先,要求把作业保质包量完成。课堂作业坐在我旁边做,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关心负责。默写跟上去了,100分是常事,有时一个单元的词语默写都能100分。我就借机对着全班夸他,说他很厉害,相信那时他的心里是很开心的,然后私下里再和他谈谈心,说些鼓励的话一直要这样保持下去,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其次,时常抓住机会表扬他。有意识地请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像读准词语等。有一次他做练习册居然全班第一个交而且一次性过关,而且这个小男孩的字写得很漂亮,我都予以表扬,学生们都知道他现在很厉害,所以他在学习非常有劲。
最后,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有一次他作业又没完成了,我很吃惊,是不是“老毛病”又开始犯了,原来小练笔没完成。那次的小练笔题目是《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正好体育课上玩过的,他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我便与他交流,你是怎么玩的啊?玩的时候有什么规则吗?你们玩得开心吗?逐步帮他再理思路,然后把这个过程写下来,结果我很满意,他不但写得多,而且还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我知道他一向怕写作文,还给他特权,你会写的作文题目就自己尽力写,不要求字数,不会写的就去作文书上抄一段美文给老师。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他基本上不要我操心的了,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良性的循环开始后,做什么事他都挺积极的,我能感受到他在喜欢学习语文。现在他正向着一条健康的学习道路前进。
反思:
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生“后进生”是指那些品质上,学习上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学生优秀,而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却有潜力可挖的特殊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的学生由于学习不够努力,不够刻苦,成绩不够突出,甚至落后,上课好动,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对其进行教育则在情理之中。教师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一、 呵护学生自尊心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睦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后进生”的思想很脆弱,萎靡不振,无所适从,甚至“破罐子破摔”。
鼓励就是一种呵护,在我帮助他的过程中,他作业又没完成了,我虽很生气,花了那么多心思他又开始这样了,想“狂哄烂炸”,是不是“老毛病”又开始犯了,问清原因原来只有小练笔没完成。如果我没忍住直接训斥,势必将不良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不会有半点效果!直接训斥态度生硬语言过激,加上那种盛气凌人的气势,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而是通过与他谈心和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帮助他解决问题,“一举两效”。
二、树立学生自信心
“后进生”往往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是同学多余的人。因此,上课时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惟恐说错闹笑话,对周围事物都漠不关心,对别人讲话只是被动地听,做起事来谨小慎微,缺乏自信,缺乏自主意识。他们从心理充满自尊也自卑的矛盾。
对于这位学生我一直采取的是鼓励,一有机会就表扬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像上课回答问题表扬他举手发言越来越积极而且回答得很准确,大扫除积极认真效果好,作业本上的字写得很神气,还拿出来展览等,从而让他找回属于自己的自尊来证明我能行,使这些受伤害的幼苗在教师的精心培养和呵护下焕发生机。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上课回答问题比以前积极多了,而且会自觉地去预习课文。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应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只要教师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唤醒儿童的自然性向,使儿童自主积极地学习,改正不良习惯,就能使“后进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