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鼓励 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鼓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无锡市东林小学 陈利丽
摘要:
鼓励是一种动力,在逆境中犹如一股正能量,使人克服困难,逆流而上。在教育教学中,鼓励与表扬更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鼓励是以股催化剂,能消除师生间的摩擦,帮助师生建立友好、和谐的桥梁。鼓励是一剂强心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里素质,以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潜能,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鼓励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像一位艺术家,要以艺术为主,将艺术玲离尽致的使用出来。有效的鼓励能够反作用于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鼓励;学生;
一、 鼓励能有效服务于教育。
随着独生子政策的推行,现阶段的孩子多数处于4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生活环境中。此阶段的孩子大多比较自私、自我,心理条件薄弱,受不了一心半点的挫折 。鼓励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适应环境的变化。
1、 鼓励,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心是一切事物的的开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信,便一事无成。自信心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扮演者关键的作用。“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言一声暑寒天。”人的天性都是喜欢表扬与鼓励的,特别是成长的孩子。鼓励一声能使孩子提高自信心,勇往直前;恶言一句,会让孩子变得畏畏缩缩。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发掘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增长智慧与力量。
在班中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同学在台下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当老师要求举手发言时,顿时鸦雀无声,举手更是寥寥无几。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大多数孩子怕答错问题,怕丢人,究其本质就是缺乏自信心。
雨霖同学是班中典型的乖乖女,做事认真,但不多言语,胆小怕事。她的家长多次与老师沟通,希望她能在课上多举手多发言,以此来培养她的自信心。在上《古诗两首》时,有一个互动环节:老师说诗意,学生回答诗句。一个问题抛下去,台下只有几只手。于是我便点名雨霖同学,她一开始一脸忐忑,畏畏缩缩的说:“老师,我没举手。”我便说:“我知道呀,但是老师想考考大家,我相信这个问题绝对难不倒我聪明的雨霖的。我可是听你妈妈说,你在家可是家里的小诗人哟。”不负众望,雨霖很快按照要求背好了。“同学们,掌声在哪里,雨婷背对了。”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雨婷同学都能勇敢的回答问题,看来发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勇敢,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全班仿佛从雨婷的表扬中看见了自己受表扬的场景似的,高举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2、鼓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自己的好恶。如果老师一味地按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不尊重孩子,不考虑内外条件,强硬的将孩子改变,会在师生间产生隔阂、冲突。可能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下去孩子的个性将会被磨平,孩子就会像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没有一点特色。要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鼓励。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和意志都处在成长期,比较脆弱。他们在生理以及心理上最希望的是得到鼓励与支持。每个孩子身上总有闪光点,总有异于他人的地方。不能应为一味的批评而扼杀孩子敏感的信心,对孩子的个性要充分的宽容与鼓励。每一个鼓励将会成为孩子精神上的一抹阳光;而相反,每一个简单粗暴,都会将他们脆弱的信心彻底粉粹。所以鼓励是孩子校园生活中的关键。
在班里一个孩子泽泽,泽泽同学非常的活泼好动。上课期间,手里不是玩玩尺子就是玩玩橡皮,等所有的学具用品都被收到讲台上之后,他还能玩他的衣服。总之,这孩子缺乏耐心与细心,当然在学习期间免不了会收到老师的各种批评。早晨第一课布置的数学课堂作业往往要到放完学留下来做,语文与数学老师抢着时间盯着他做作业。老师对他很头疼,他自己也非常的苦恼。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泽泽的连线能用直尺画了,于是我便在全班夸奖道:“泽泽,你的作业本真好看,再也不是大花猫了。”听到了老师的表扬,泽泽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乘胜追击,我鼓励道:“泽泽,看来我们只要努力小邋遢也会变的很干净是吧。老师相信你只要努力,今天的作业肯定也能及时交给老师,不用留下来做的,对吧。”这时,泽泽郑重其事的点点头:“恩,是的,我会及时交作业的。”只见泽泽与他的那些“小玩具”像绝交似的,谁也不理谁,一会泽泽就把作业做完交给组长了。
泽泽这么长时间形成的不良习惯,要说改变其实也不难,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看准教育契机,一句简简单单的鼓励,就能让孩子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二、鼓励学生的策略
鼓励是门艺术,身为教育者要有选择的施展艺术。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不恰当的鼓励也将强化孩子不良习惯,导致孩子误入歧途。老师要对孩子的具体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是否要对其鼓励。妥善处理鼓励,才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任教二年级时,班中有一个“麻烦生”——铭铭。铭铭的爸爸妈妈离婚了,铭铭一会与妈妈生活,一会与爸爸生活。如果妈妈严厉对待他的学习,他就发脾气要与爸爸生活。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呢,爸爸只要他吃饱就行,非常溺爱孩子,孩子不高兴做作业,铭铭爸爸还帮铭铭代写作业。所以铭铭的成绩一直不好,与家长沟通,他的家长也都互相推卸责任。本学期,铭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成绩提高了不少,可是和同学经常发生矛盾,在课堂上也不守纪律。
每天下课时,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番场景,铭铭捧着书:“老师,我不会做,你教教我吧。”我一听,非常高兴,铭铭长大了,然后详详细细地把课上讲的内容重新讲了一遍,并鼓励道:“铭铭真棒!希望你继续努力,这样会越来越棒的!”铭铭听了非常的高兴,作业也很快的完成了。我想剧情应该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铭铭会变得越来越好。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每天上完数学课,铭铭总是抱着作业本:“老师我不会,请你教教我。”一次两次,老师会觉得铭铭可能是之前跟不上,可连续两个星期都是这样,就要好好分析分析原因了。经过观察和与语文老师的交流,原来做语文作业时,也像数学一样去找老师教。但是在上课时的状态却是很好的,不插嘴,时而也会举手发言,那么为什么又会拿着书一直来问老师呢。于是,当铭铭又拿着书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不会”时,我采取冷态度,没有鼓励,不理不睬的说:“自己思考。”说也奇怪,不额外的辅导,他的作业正确率却也没有降低。然后,我找到铭铭,想了解具体的情况。原来铭铭与妈妈一起和外公外婆、舅舅一家住在一起。舅舅家有一个小弟弟,全家的焦点都在舅舅家的孩子身上,铭铭在外婆家一直尴尬的存在着,舅妈一直对他冷言冷语的。他感觉不受重视,他的成绩好了,妈妈就开始注意他,他感觉非常开心。而在学校里,同学都不喜欢和他玩,他想的道老师的鼓励、想得到老师的目光,所以才会这样做的。于是,我便开解道:“铭铭,你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只有一条路——与同学们好好相处。不要说谎,不要因为在玩游戏的时候没有按自己的心意玩就发脾气。也不能诬赖同学把自己弄伤,让同学赔你牛奶。这样同学们才会与你玩,知道了吗。”
鼓励能使孩子提高自信心,但是如果盲目的鼓励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看不清事情的本质。所以鼓励应对事,因材施教有选择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