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与教育
在课堂中学会真正的生活
包的
在二年级第三册《品德与生活》书中,有一单元是关于“秋天”的课文。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书中出现了一组食物,请学生讨论秋游中,有哪些食物可以带?哪些就不需要了。为了让大家能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学校将组织大家去秋游了,如果让你现在挑选一下秋游的食品,你会选哪些呢?同学们等我一讲完,就用笔在上面圈圈点点,挑选食物。经过一番的自选后,我就指名几个同学说说。我的本意也就是教学目的是让他们能知道勤俭节约。可是学生回答的结果让我啼笑皆非。部分同学反映这些食物不好吃,不会挑选这些,另外再到超市去选;而三分之一的同学意思是秋游难得一次,是否可以品种再多一点;还有同学却说都带,吃不了也不要紧。只有个别同学想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一部分。不管怎样,这些都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当时真的很意外。
事情过后,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的孩子还该不该提倡勤俭节约?社会进步了,物质生活也提高。每家的经济条件都相当不错。孩子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吃饭店,穿名牌,从来不知饥寒的日子,也没有机会去体验。对他们来说,物质上应有尽有,不缺任何一样东西。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当然想不到要去考虑节约。
那么是否在这个年代就不要去教育孩子如何去节约?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记得,当2008年春天的脚步向我们缓缓走来时,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都禁受了暴风雪的袭击。全国30万同胞被困在回家的路上,当他们手中接过解放军官兵给他们的干粮时,都感动的流下了热泪。我想平时一块饼干、一个馒头对他们来说可能随手丢弃,而现在却成了他们的救命物。
时代发展了,物质生活富裕了。而谁又能保证,在这个和平年代,就没有天灾人祸呢?就不会再出现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干旱水灾的?如果有一天,当这些灾难再次亲临我们时,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是否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而这些“温室里的花朵”,能经受得住考验吗?没有平时的训练,怎么会有出战的勇气呢?
因此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还是该具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质。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不应该犹豫不决,应该实实在在地做好教育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具有适应任何环境的能力。